驛站發(fā)展面臨多方面問題。
近日,《中國物流與采購》雜志記者在咸魚上發(fā)現(xiàn)不少拋售快遞驛站的帖子,內容顯示“10~16萬元的轉租費就可以接受日均派件800件的驛站及其各種配套設施”。而自今年以來,在全國各大城市不少小區(qū)出現(xiàn)了快遞驛站遍地開花的現(xiàn)象,一個小區(qū)甚至開出3~4家驛站,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(tài)勢。
一邊是加盟商在低價拋售,另一邊卻是快遞企業(yè)的跑馬圈地??爝f驛站的發(fā)展似乎已陷入迷局。
驛站遍地開花,功能不斷擴
12月8日,在北京朝陽區(qū)開了一家快遞驛站的小于告訴《中國物流與采購》雜志記者,該驛站在高峰運作期平均每天大約存快遞800票、發(fā)快遞50票,收益有400元左右。如果趕上雙十一、618等電商大促,收益能翻一番,刨除店鋪的租金費用,驛站每月的收益大約在7000元左右。
以北京為例,目前驛站快遞收入主要分兩部分,一是快遞小哥將快遞放在驛站,用戶上門自取,通常每票驛站可收派費0.3元,大件0.5元;另一部分是收快遞,每票能提成1元左右。
除去快遞帶來的收益,驛站在引流方面的能力不容小覷。去年,阿里巴巴財報曾發(fā)布一組數(shù)據,顯示菜鳥驛站日均服務包裹量占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的10%以上,這意味著阿里零售平臺每10個包裹中,就有1個是通過菜鳥驛站送達用戶,驛站包裹帶來了可觀的人流量。
因此,快遞企業(yè)希望以包裹流量,帶動增加店內其他高頻、剛需服務,讓流量給商品制造坪效,增量利潤。所以,菜鳥驛站今年6月底開始從單一快遞免費保管到加入團購、洗衣、回收等業(yè)務,順豐驛收發(fā)則擴展送水、團購、送餐等服務。
不僅是快遞驛站增加銷售的板塊,不少便利店也在積極的引入快遞驛站的功能。蘭州市七里河區(qū)百世快遞分部負責人葉盛茂今年9月在接受《中國物流與采購》雜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,目前他所在片區(qū)內一半以上的快遞驛站都和便利店、小超市等進行了合作,而因快遞取件引入的商流平均能為這些商超每天增加近500元的收入。
同時,在太原擁有上百家連鎖的某便利店也看到了快遞驛站的引流功能,在今年上半年引進了百世鄰里系統(tǒng),并達成協(xié)議,只要通過百世鄰里系統(tǒng)取件進店的客人都會付給百世0.01元/人。“雖然金額很小,但是這是快遞驛站開始走向盈利方向的標志。”葉盛茂告訴記者。
年初,在快遞柜收費風波和疫情期間“無接觸配送”兩股東風的裹挾下,快遞驛站今年呈現(xiàn)出明顯的發(fā)展勢頭。今年6月,順豐旗下的“易收發(fā)”品牌正式升級為“驛收發(fā)”,為用戶提供包裹暫存、代寄等服務的同時,擴展送水、團購、送餐等便民服務,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一站式生活服務;圓通速遞旗下媽媽驛站線下加盟合作數(shù)量已經達到1.6萬多家;百世集團2015年布局的便利店——百世鄰里已覆蓋24個省、51個核心城市、店鋪達2000多家;中通快遞旗下的兔喜快遞超市2017年啟動加盟,到2019年11月已覆蓋全國32個省份的一、二線主流城市;此外,申通快遞也于今年8月推出了自建的快遞末端門店品牌“喵站”。
對于不少白天不在家中或者出差較多的用戶,快遞驛站可以代存快遞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快遞代收點作為快遞末端服務的一種補充,為用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。“快遞放在快遞驛站,用戶無需擔心不在家的時候快遞員派件,也不用費時間和快遞員溝通二次派件的問題,更不用擔心期間接不到派件電話。”12月9日,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《中國物流與采購》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,快遞驛站是讓快遞末端更加多元化的方式,能夠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。
驛站發(fā)展面臨三方面問題
雖然快遞驛站既能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,也能帶來商流,但也必須看到,現(xiàn)在快遞驛站發(fā)展還存在著不少問題。
趙小敏指出,目前的快遞驛站主要有三大問題。一是快遞放在快遞驛站是否合法化。在《快遞暫行條例》中規(guī)定,未經收件人許可,快遞員直接將快遞包裹放入快遞柜、快遞代收點等行為將被視為違規(guī)。趙小敏告訴記者,“現(xiàn)在不少快遞員將快遞放至驛站時都不會事先取得用戶的同意,而是放到驛站后短信通知,快遞員現(xiàn)在的工作反而更類似于貨運司機了。”
記者在采訪中也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用戶對于這種私自放在驛站的行為非常抵觸。家住北京市朝陽區(qū)的衛(wèi)女士告訴記者,有時候家里會買一些大件商品,由于她家住6樓還沒有電梯,希望快遞員能送貨上門。“我們出了快遞費,大件我們也愿意出上樓費,但大部分快遞員會把快遞放在驛站,短信通知一下了事。雖說我家距離驛站只有兩三百米的距離,但是我也得找個小推車把快遞推到樓下再自己搬上來,很費事。”
趙小敏認為,快遞驛站發(fā)展的第二個問題是服務不到位。由于快遞驛站大部分都是夫妻店,人手并不充足,不能提供將驛站內的快遞送貨上門的服務。“這就出現(xiàn)了無法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的問題,尤其是那些不方便出門的用戶。”
同時,快遞驛站也存在丟件風險。對于有取件系統(tǒng)的快遞驛站來說,這一風險相對小,但不少快遞驛站都是設在便利店,取件全靠名字和手機號。在北京市西城區(qū)一家以經營飲用水為主的快遞驛站,《中國物流與采購》雜志記者看到,取件人只需要提供所住樓號與姓名就可以把快遞取走,并不需要提供其他信息。
第三,限制快遞驛站發(fā)展的不僅僅是服務能力,還有無序化的擴張。不少小區(qū)的快遞驛站已經不止一個,北京一家驛站的經營者告訴記者,他們所在的小區(qū)有住戶1000戶左右,目前已經開了4家快遞驛站,各家的存件數(shù)量競爭激烈,除去房屋租金后幾乎掙不到錢。而即使在快遞驛站的基礎上加上其他“副業(yè)”,依舊面臨經營困境。“小區(qū)有其他專營的連鎖便利店,供應鏈更加成熟,價格也能壓到更低,所以選擇在驛站購物的用戶并不多。”該經營者告訴記者,“現(xiàn)在有些快遞驛站已經開始拋售了。”
“快遞驛站給用戶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,但如果不進行體系化的管理,反而會造成末端服務的混亂。”趙小敏認為,要盡量改變目前快遞驛站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主要對策:一是快遞企業(yè)需要對末端的快遞驛站進行有序布局,扎堆式的跑馬圈地純屬浪費資源;二是快遞企業(yè)需主動作為,對一線的快遞員進行有效的獎懲措施,主動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。(本文刊載于《中國物流與采購》雜志2020年第24期)